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乙酰䂳胺片,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乙酰唑胺的药物相互作用
口服本品和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有相加作用。 (2)在口服本品的同时服用等量或二倍量的碳酸氢钠,能够减轻患者的感觉异常和胃肠道症状,还能缓冲电解质失衡,减轻酸中毒和低钾血症的发生。
本品为碳酸酐酶抑制剂,能抑制房水生成,降低眼压。房水流出易度则不改变。乙酰唑胺能抑制睫状体上皮碳酸酐酶的活性,从而减少房水生成(50%~60%),使眼压下降。【药代动力学】口服容易吸收。与蛋白结合率高。
乙酰唑胺能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使H+的产生和Na+重吸收减少,Na+、水与重碳酸盐排出增加,因而产生利尿作用。
主要与醛固酮竞争醛固酮受体的保钾利尿药是
1、低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管,减少K+的排出,分为两类,一类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依普利酮、坎利酮和坎利酸钾;另一类是Na+通道抑制剂,如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2、分析:螺内酯为保钾利尿药,与醛固酮竞争醛固酮受体而发挥抗醛固酮作用。本品利尿作用不强。久用可引起高血钾,尤其当肾功能不良时。尚可引起男子***女性化和性功能障碍、妇女多毛症等。掌握“利尿药”知识点。
3、【答案】:A 螺内酯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可竞争性地与胞浆中的醛固酮受体结合,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是保钾利尿药。其利尿作用与醛固酮水平有关,作用弱而缓慢,常与其他利尿药合用。
4、螺内酯是利尿药,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细微结晶性粉末;有轻微硫醇臭。通过在肾远曲小管和***管的上皮细胞内竞争醛固酮受体,使K+、Na+的交换降低,促进Na+和Cl的排出而产生利尿。因K+排出减少故为保K+利尿药。
乙酰唑胺片的儿童用药
1、成人常用量:(1)开角型青光眼,口服首量250mg(1片),每日l~3次,维持量应根据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决定,尽量使用较小的剂量使眼压得到控制;一般每日2次,每次 250mg(1片)就可使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2、醋氮磺胺;醋氮酰胺;醋唑磺胺;乙酰唑胺;乙酰偶氮氨;代马克司;代冒克斯;Acetazolamidum;Diamox 4 分类 循环系统药物 抗高血压药物 利尿降压药 5 剂型 片剂:每片250mg; 注射剂(粉):500mg。
3、【药物相互作用】本品可加速酸性药物的排泄。本品可降低胃蛋白酶,维生素E的疗效。本品可增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疗效。【不良反应】嗳气,继发性胃酸分泌增加以及引起严重胃溃疡患者的溃疡穿孔。
4、乙酰唑胺片可产生近视和眼调节功能丧失,引起肾脏并发症,如肾绞痛、结石症、磺胺尿结晶、肾病综合征等,故乙酰唑胺这个药已经全面停产了,除了个别医院可能有少量存货外,可能已经找不到了。
5、.与***、卡马西平或苯妥英等联合应用,可引起骨软化发病率上升。5.洋地黄苷类与本品合用,可提高洋地黄的毒性,并可发生低钾血症。6.与甘露醇或尿素联合应用,在增强降低眼内压作用的同时,可增加尿量。
执业医师《药理学》辅导:乙酰唑胺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机制
1、碳酸酐酶抑制剂:例如使用乙酰唑胺作为利尿时,由于该药物抑制了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活性,使CO2+H2O→H2CO3→H++HCO3-反应减弱,H+分泌减少,HCO3-重吸收减少,从而导致***正常类高血氯性酸中毒。
2、肾脏代偿代谢性酸中毒非因肾脏功能障碍引起者,可由肾脏代偿。肾脏排酸的三种形式均加强。
3、代谢性酸中毒常见原因有:①酸性代谢产物如乳酸、酮体等产物增加;②酸性物质排出障碍,如肾功能不全,尿液酸化不够;③碱丢失过多,如腹泻或重吸收Hc(i障碍。
乙酰唑胺片的药代动力学
1、口服乙酰唑胺500mg后1~5小时降低眼压作用开始;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可维持4~6小时,血清最高浓度为12~27mg/ml,t1/2β为4~8小时。乙酰唑胺口服,在24小时内给药量的90%~100%以原形由肾脏排泄。
2、乙酰唑胺抑制近曲小管85%的hco3的重吸收,因na+和hco3结合排出,因此减少了近曲小管内na的重吸收。重吸收na是和h偶联的,即h+一na+交换,na的重吸收减少,即h+一na+交换减弱。
3、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毒理】本品为碳酸酐酶抑制剂,能抑制房水生成,降低眼压。房水流出易度则不改变。乙酰唑胺能抑制睫状体上皮碳酸酐酶的活性,从而减少房水生成(50%~60%),使眼压下降。【药代动力学】口服容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