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下列物质水解反应后可变为绿色的是,以及下列物质发生水解反应活性最强的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一道高中化学题
- 2、百草枯遇碱水解是什么意思
- 3、淀粉水解实验方法
- 4、氯化铜溶液为什么呈绿色
一道高中化学题
1、考查电解质强弱顺序很好的题目。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受酸的强弱影响。这里只有盐酸是强酸,显然淘汰选项A和D。 在B、C两个选项中只要分析①、②两溶液里氢离子浓度大小即可。
2、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就发生反应:Na2SO4 + BaCl2 = BaSO4 ↓+ 2 NaCl 和 Na2CO3 + BaCl2 = BaCO3↓ + 2 NaCl ,反应完全。沉淀B就是BaSO4和 BaCO3。在B里面加入硫酸,硫酸钡是不反应的,碳酸钡发生反应:BaCO3 ↓+ H2SO4 = BaSO4 ↓+ H2O +CO2↑。
3、x+14y)HClO3 = 5xO2 + (2x+2y)Cl2 + 10yHClO4 + (2x+2y)H2O(共转移20x+20y个电子)。若a=8,也即4x+14y=8,无法知道转移电子数。所以B错。若b确定,也即5x确定,还是不能知道其它化学计量数。所以C错。
4、选D吗 由图可知,由X的化合价和半径猜想X为Mg,W的主要化合价为-2,所以猜想为O,而Y和Z的主要化合价相同,猜想他们同主族,根据原子半径可知Z在上,Y在下。
5、如何判断:一般来说,有苯环、就可以发生硝化反应!~硝化反应即是:硝化是向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的过程,硝基就是硝酸失去一个羟基形成的一价的基团。苯和浓硝酸: C6H6 + HNO3 (HO-NO2)--- C6H5NO2 + H2O 上图为萘和浓硝酸的硝化反应。
百草枯遇碱水解是什么意思
1、百草枯,亦称为克无踪,主要以二氯化物形式存在,呈现为纯白色的结晶。在酸性及中性环境中,这种物质保持稳定,但当遇到碱性环境时,会发生水解反应。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除草剂,百草枯的运用在农业上日益普及。随着这一物质的广泛应用,百草枯中毒***也在增多,医院中因百草枯中毒就诊的案例已跃升至常见农药中毒的第二位。
2、百草枯(paraquat, PQ)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除草剂。随着其在我国农业上的广泛应用,PQ中毒也日趋增多,许多医院已成为继有机磷农药中毒之后占第二位的常见农药中毒。百草枯商品名克无踪等,一般制成二氯化物,为纯白色结晶,在酸性及中性溶液稳定,遇碱水解。
3、百草枯又名对草快、克无踪,化学名称1 ,1 - 二甲基- 4 ,4’联吡啶阳离子,一般制成二氯化物,为纯白色结晶,在酸性及中性溶液稳定,遇碱水解。商用多为20溶液,并加入着色剂、臭味剂及致吐剂,呈墨绿色。在广大农村应用普遍。中毒多为自服或误服。
4、百草枯在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碱水解,遇紫外线分解,与惰性粘土和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洗衣粉中的主要成分烷基苯磺酸等)接触,能使其钝化。市面常见的为二氯化物加工成的20%水剂,也有与敌草快(利农,FB/2)混合制成的5%水溶性颗粒剂,其中含百草枯和敌草快各5%。20℃时pH值为0±0.5。
5、百草枯,又名对草快、一扫光,其20%的溶液又称克无踪,一般为其二氯化物。本品为无色结晶,不易挥发,易溶于水。微溶于低级醇类,不溶于烃类溶剂。遇碱水解,酸性条件下稳定,进入泥土能很快失活,可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腹腔吸收。
淀粉水解实验方法
1、实验步骤如下:在试管1中加入0.5克淀粉和4毫升水,试管2则加入0.5克淀粉和4毫升20%硫酸溶液,加热两试管3到4分钟。从试管2中取部分溶液到试管3备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加入碘溶液,观察现象:试管1中的溶液变蓝,表明淀粉尚未水解;试管2无明显变化,说明淀粉在酸的作用下已经水解。
2、在进行淀粉水解实验时,首先在试管1中加入0.5克淀粉和4毫升水,试管2则加入了相同的淀粉和4毫升20%的硫酸溶液,两者均加热3到4分钟。实验步骤中,从试管2中取出一部分溶液,备用进行下一步操作。接着,向试管1和试管2中各加入几滴碘溶液,观察结果。
3、淀粉水解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淀粉溶液的制备:选择适当的溶剂,将淀粉溶解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作为实验的基础。加热至沸腾:对淀粉溶液进行加热,使其沸腾,为化学反应提供足够的能量。加入稀硫酸作为催化剂:稀硫酸能够加速淀粉的水解反应,是实验中的关键步骤。
4、淀粉水解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淀粉溶液的制备。 加入适量的水,加热至沸腾。 加入稀硫酸催化剂。 一定时间后,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用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至中性。 离心处理,取上清液进行后续分析。
氯化铜溶液为什么呈绿色
氯化铜溶液呈绿色的原因如下:氯化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具有吸收可见光的特性,当白光照射在氯化铜溶液上时,铜离子会吸收一部分红光和蓝光,同时反射绿光,因此氯化铜溶液呈现出绿色。氯化铜溶液中的氯离子也会对光的反射产生影响。氯离子在水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带负电的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带正电的氢离子。
向氯化铜溶液中加水,则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变小,水合铜离子相对增多,溶液主要呈现水合铜离子的颜色(蓝色)。所以我们见到的氯化铜稀溶液一般呈蓝色。
总结:氯化铜溶液的蓝绿色源于铜离子水合与氯配位的协同效应,颜色深浅随浓度变化,是过渡金属配合物光谱性质的典型体现。
在大学无机化学中我们学过无水CuCl2呈棕***,而很浓的CuCl2溶液呈黄绿色,浓溶液中呈绿色,稀溶液呈蓝色,***是由于[CuCl4]2-配合离子的存在,而蓝色是由于[Cu(H2O)4]2+配合离子的存在,而绿色是由于两者的共同存在。
氯化铜离子在溶液中作用呈绿色。氯化铜在很浓的水溶液中呈现黄绿色,在浓的水溶液中呈现绿色,在稀的水溶液中呈现蓝色。***是四氯合铜络离子[CuCl4]2-的颜色,蓝色是四水合铜络离子[Cu(H2O)4]2+的颜色,两者并存时显绿色。
氯化铜加水[_a***_]历尽黄-绿-蓝的过程。当大量氯化铜溶于少量水时,由于水分子少氯离子多,铜离子主要以[ CuCl4]2-的形式存在,[ CuCl4]2-离子为***,所以浓氯化铜溶液为棕***。
关于下列物质水解反应后可变为绿色的是和下列物质发生水解反应活性最强的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